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不得不说,这两种现象,正在助长孩子的厌学情绪...

2023-04-29 06:12:41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

当下孩子的厌学情绪能有多强烈?

“一年级小朋友一去学校就吐,然后接回家休息就没事了”

“3年级了,16个句子能抄2小时...”


(资料图片)

“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厌学”

“走读生,五点半起来那一刻想死的心都有”

...

图来源于网络

孩子有多心累,家长就有多崩溃。

引发孩子厌学情绪的原因有很多,多数情况下,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会觉得: “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欺负了?”“他就是故意的,不想学、拖延...”“都是在家玩手机玩游戏成瘾导致的!” 而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上的真正需求,殊不知, 很多时候,孩子的厌学情绪都是从缺乏「内驱力」以及产生了「心理疲劳」开始的。

01

缺乏内驱力的孩子,多是因为“被养得太好了”!

被娇惯的孩子。

为什么“以前的孩子都是拼命读书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现在的孩子就怕读书改变了自己当下舒适的状态。”?

不得不说,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 缺少目标和意义感 也越来越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一旦孩子在温室中迷失了方向,既没有前进的动力,又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再加上压根儿就没整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自然就躺平了。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生活上被照顾得无微不至,有需求就会被满足,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样样不缺,如果好好学习的话,还能得到父母额外的奖励。

这样一来,他就会形成一种 “我的所有需求很容易就可以从外部获得” 的错觉, 学不学习反正也无所谓了,毕竟有需要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出手” 。有的孩子甚至还会用学习这件事来“拿捏”父母。

内驱力就是这么被养没的。

图来源于网络

逐渐地,孩子的自主意识以及自理能力就会在无形中被削弱,总是怕苦怕累,虽然在成长,但并没有做好迎接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准备,甚至把学习也看做是一件很苦很累而且十分乏味的事情,一看到书本就头疼,总是想找机会逃避学习,有的还会出现逃课、逃学的情况。

要知道,那些被告知“你只要好好学习剩下什么都不用管”的孩子终有一天要面对“意义何在” 的追问。尤其是 当“ 什么都没管也没学好”的现实处境与价值感、意义感缺乏的情况叠加起来,就更容易诱发厌学的情绪。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崩溃的哭诉, “我都已经做到这样了,你就好好学习有那么难吗?”

有时候, 也谈不上难不难,就是因为没有目标,觉得没有意义,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这种情况下,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

反之,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让他学着主动为自己的小小世界负责。不仅仅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学着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因为父母总有一天会退出,自己的人生终究还是得由自己来负责。

而作为一名学生,好好学习就是为当下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最佳捷径。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明白了学习的真正意义,才会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动力,而这种动力也是最持久、且最有效的。

孩子可以被富养,但不可被娇惯 | Pixabay

02

很多孩子的厌学情绪都是从「心理疲劳」开始的

「心理疲劳」主要是指 因脑力劳动繁重、神经系统过于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疲怠现象 ,因表现特征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也很难恢复。

现在的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业任务繁重、难度过高、强度过大、“成绩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等问题,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造成孩子的「心理疲劳」,进而助长孩子的厌学情绪。

比如,有的孩子明明在学习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由于方式方法不正确或者不适合自己,每次考试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 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并不是学习的材料,于是开始厌倦学习。

通常,孩子在出现「心理疲劳」后,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原先听话的孩子忽然就不愿意学习了; 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每次上学前就说自己肚子疼、头痛; 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 即使没有外界干扰,注意力也常常无法集中,虽然表面上在看书,实际上根本就没看进去; 上课经常打不起精神,但课后十分活跃,玩个没完没了; 家长过问学习上的事时,总是保持沉默、烦躁地走开或转移话题; 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情绪低落等。

图来源于网络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几种情况, 能够及时帮孩子适当缓解「心理疲劳」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一下子就能提上去的,因此对孩子要有耐心。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信心不足,或者对孩子采取放弃的态度,那孩子就可能真的是破罐破摔了。

图来源于网络

其次, 缓解孩子的「心理疲劳」,家长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先有意识地自我减压,不将焦虑传达给孩子。 如果家长先表现出焦虑,就会在不经意间把焦虑转嫁给孩子,这样无疑只会雪上加霜。 全面评价孩子,避免唯分数论。 要知道除了考试成绩,还有身体素质、运动成绩、以及各种爱好等,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孩子进步与否的重要指标;另外,还要克服攀比心理, 让孩子多做纵向比较, 也就是 自己和自己比、过去和现在比。 帮助孩子明确奋斗目标,激发自信心。 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明确奋斗目标,把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让孩子不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 养成劳逸结合的作息习惯。 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科学的作息规律,合理安排时间,重视积极性休息,适时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打球和步行等,以提高肌体的活力和人体在应付复杂枯燥工作时的适应能力。 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孩子缓解学习疲劳,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更能让孩子拥有愉快的心境和开朗的性格。 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 密切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介入,避免矛盾积累。 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 在学校里,竞争不可避免,孩子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应试教育的基础。建议家长可用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比如短跑、游泳、滑冰等)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

最终拼的都是心态 | Pixabay

过来人都懂,对于孩子们来说, 有时候拼的并不是谁掌握的知识更多,而是谁的心理压力更小。 一旦产生了「心理疲劳」,或是积压成了心理问题,将要面对的挑战就不只学习这一件事了。

以上

对一个孩子而言,他的生活中的每一次重要体验,以及被对待的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其在不成熟的年龄,做出不够成熟的应对与反应。

所以,作为父母,即使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也不要慌,恰当温柔地对待,并积极把握改变的契机才是关键。

首先,要接受孩子厌学情绪的存在。

孩子的厌学情绪,更多的时候也是对家长发出的一种信号,或许是孩子掉入了“空心病”的泥潭,又或者是孩子正在经历某种痛苦的体验...而如果这些“信号”背后深层的需求未曾被真正看到和理解,通常就会导致更强烈的反抗与拒绝,也更容易失去与孩子真正的联结。

反而积极为孩子营造出一个缓冲、涵容情绪的空间。才有可能真正贴近孩子内心“被听到”、“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渴望。

其次,父母榜样以及积极正确地引导也很重要。

父母需要正确认识到家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直面这些问题并在恰当的心理界限内反思、觉察处理好这些问题。

图来源于网络

而如果父母还能和孩子在家庭中发展出有功能的互动模式,这个模式中, 父母和孩子界限清晰但又能彼此理解支持,也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同找到未来更多的方向和可能, 这样一来,孩子的厌学问题终会迎刃而解。

最后, 如果孩子情况复杂,又或者是还有的孩子一提到上学就会感觉浑身难受,出现肚子疼、出汗、失眠等症状,到医院做检查却发现啥问题也没有。这种情况下,父母就应该引起注意了:孩子很有可能是得了「 厌学症」 。

厌学症是目前青少年儿童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患有厌学症的孩子,严重者甚至一提到上学就会恶心、头昏、脾气暴躁、歇斯底里等。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也要提升学习力, 必要时,可以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找精神心理科医生就诊。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20条 上一页1/20 下一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