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金浪电池展|6月郑州电池展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亟待规范 环球最资讯

2023-06-04 10:00:29 搜狐汽车

面对“双碳”目标,让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发展方式“绿”起来,需要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各领域各环节同频共振、连锁反应。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不到十年,回收利用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要发挥更大价值,还需更加深入的探索和艰辛努力。”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日前在中国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面对“双碳”目标,让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发展方式“绿”起来,需要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各领域各环节同频共振、连锁反应。


(资料图片)

业内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动力电池产业功不可没。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而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的现状,正吸引市场的高度关注。

动力电池进入退役爆发期

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增长势头明显。2018年起,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引导,相继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顶层规划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实施细则。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提及“动力电池回收”,指出要“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在国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和购置补贴等多重政策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动力电池装机量稳步提升。近三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与电池装机量平均增速分别高达71.4%和66.7%,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300万辆,在役电池容量近600GWh。”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萍表示,在当前技术背景下,动力电池平均寿命为5-8年,由此可见,我国动力电池已进入报废高峰期。”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韦洪莲也指出,动力电池装机量迅猛增长的同时,我国早期投放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退役爆发期。“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我国已有大量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据测算,2020年退役动力锂电池达到26.69GWh,2022年达到52.29GWh,预计2025年将达到134.49GWh。”

“除政策影响外,回收废旧电池环保效益大、回收利用价值高、动力电池原材料稀缺这三重外部因素,同样在助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吕萍进一步表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孙峙指出,预计到203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退役量将超过100万吨,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同时,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价值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小散回收商为市场主流

作为汽车产业链上较新的一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正面临回收政策体系产业链不完善、行业乱象频发等诸多问题。

据资源强制回收联盟副秘书长曹国庆介绍,目前,广东、河南两地为废旧电池处理的集中地。广东作为数码电池企业集中地,有50多家规模以上动力及数码电池企业,河南则是废旧电池贸易商聚集地,目前有1000家以上相关贸易商及废旧拆解企业。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主体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格林美、邦普福环、国轩高科等企业竞争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吕萍提醒,但同时,由于行业门槛不高和竞争无序现象仍然存在,大量非法、没有资质的“小作坊”式企业扰乱市场秩序,甚至造成正规回收利用企业市场空间被挤占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018年至今,工信部累计公布三批共47家废旧动力蓄电池白名单企业,但目前看,白名单之外的小散回收商才是市场主流。”在曹国庆看来,工信部发布的白名单企业只是动力电池回收的推荐性合作企业,并非强制性市场准入门槛,因而大量无电池回收资质、甚至无营业执照的“家庭作坊”高价回收废旧电池并暴力拆解破碎,扰乱了市场良性发展,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截至2023年2月,全国现有与拟新建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企业共145家,规划建设废旧动力电池处理产能987.5万吨,环评批复产能469.2万吨,产能利用率严重偏低。”韦洪莲指出,除环评、排污许可等固定污染源常规环境监管工作外,目前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尚未对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利用企业进行专门监管。

多维度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面对复杂的行业环境,统一标准规范、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尤为迫切。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废料具有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在拆解回收过程中若不按环保要求处理,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对此,韦洪莲建议,要加强回收利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充分发挥回收龙头企业作用,打造“电池正极原材料-动力电池系统-废旧电池回收”的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联合梯次利用企业,打通梯级利用、储能和再生利用链条,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整个动力电池行业尚处于初期阶段,韦洪莲认为,行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其次应从后端考虑统筹规格与标准,开展生态设计,规范回收利用流程,通过市场模式建立稳定的回收利用网络,推进绿色再生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应用,同时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方法论,控制环境风险,促进全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数字技术正成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吕萍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应在构建畅通回收渠道、探索电池检测与再利用技术等方面继续加强数字技术,推进产业信息畅通和技术发展。“产业各环节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将成为行业技术新热点,另外可持续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加快开展数字回收试点示范,建立数字化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加强动力电池数据安全管理保护。”

20条 上一页1/20 下一页
最近更新